蓝天白云,风吹稻田。眼下又到了水稻病虫害防控即将进入“一喷三防”关键时期。在徐州市睢宁县魏集镇万亩标准农田里,有一群飞手正操作着植保无人机,仰望天空,运用手中的设备轻松指挥植保无人机喷洒药物,现场呈现出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田园风光。
随着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的进步,植保无人机如今已悄然进入农村田间地头,助力农业生产“加速度”,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“金色翅膀”。
见到魏集镇“80后”新农人李新玲时,她正忙着操作一台植保无人机为稻田喷药。只见她和其丈夫李亚从货车上卸下几十斤重的植保无人机,放置在田地边,往播洒系统中加入农药,打开手持设备、设置参数、规划路线,手指在屏幕上点击启动后,一架四旋翼无人机快速转动螺旋桨,“呼”的一声从地面腾空而起,按照设定航线迅速飞进稻田上空,农药喷洒而下,均匀而精准。
李新玲自从成为一名飞手,已经记不清自己操作了多少次起飞和降落。“学开无人机,说起来还是吃够了背药桶打药的苦。”李新玲说。2018年,李新玲和丈夫李亚从上海返乡创业,回家承包了60亩土地种植水稻。在酷暑难耐的稻田里,她和丈夫各背了重达几十斤的药桶喷洒农药,一下午背了十几桶的药水,才打了不到20亩地。“偶然间,我们听说附近种粮大户从外边找来无人机打药,20亩地,5分钟就能打完。”李新玲说,见识到无人机的神奇后,她敏锐意识到,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,她决定购买一台无人机。
说干就干,买无人机,第一步就需要考取操作证。李新玲参加县里举办的无人机操作培训,成为睢宁第一个名副其实的植保无人机女“飞手”。
李新玲拿到操作资格证书以后,2018年底,她在镇政府的帮助下花费近8万元买了一套大疆植保机。“跟人工喷洒农药相比,无人机出雾均匀细密,喷洒效果好,种地效益高。最重要的是农忙时再也不愁用工难的问题,自己上阵方便得多!”李新玲说,农忙时节,农户需要排队预约无人机植保作业,每架飞机的日均纯收入达到2000多元。
现代农业生产中,高科技机械的加入,让种田变得简单。魏集镇张集社区“80后”返乡创业大学生韩露,自费学习无人机驾驶技术,承接父亲韩兵华的家庭农场,种植1400余亩土地,农场购置4台无人机、7台插秧机、3台大型拖拉机、2台平整机械等机具,他在种植管理好自己的田块同时,为周围农户提供植保托管服务,每年全程植保托管服务5万亩次,年收入40余万元。魏集镇夏楼村返乡大学生刘阳,承包经营100余亩土地成立家庭农场,并自购两台植保无人机,对周围农户进行植保和肥料撒施服务,每年服务面积在15000亩次。“近几年,农村植保无人机市场越来越好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了职业飞手,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接受这种新的农田托管植保方式。”魏集镇农经办负责人刘瑞介绍。
如今,像李新玲、韩露、刘阳这样返乡入乡创业的青年骨干和优秀乡村青年典型,成为魏集镇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。
近年来,魏集镇大力实施“三乡工程”,鼓励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创业、拉动就业、兴旺产业,加快推广无人机、侧深施肥机、种肥同播机、插秧和收割机等新型农机具应用于农业生产,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、节约生产成本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等方面发挥青年人才作用。他们正挥洒汗水、信心满满,书写着新时代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梦。
睢宁县魏集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孟想表示:“下一步,将深入开展返乡入乡创业服务、着力培养举荐乡村青年骨干,持续推动农业新技术与新机具的配套融合升级,促进现代农业生产高效化、自动化、绿色化发展,保障全镇粮食安全,让植保无人机飞手,助‘飞’乡村振兴。”
猎鹰无人机飞行学院
猎鹰无人机飞行学院位于“中国无人机之都”之称的深圳。是中国民航局审批的无人机培训基地,中南地区指定的无人机培训中心,承担着广东及其周边地区的考试服务,是同时拥有多旋翼、垂直起降固定翼、固定翼、直升机的超视距驾驶员(机长)、视距内驾驶员(驾驶员)机型且同时拥有驾驶员、机长、教员培训资格的教育基地。拥有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,凭借较高通过率及取证数,已有超过3000+名学员顺利毕业。
全国招生热线
400-101-3873
客服热线:17080955480
学无人机,为高薪就业而战
更多无人机高薪就业信息请扫码咨询!
获免费线上课程+免费教材预约
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指定培训基地广东省训练点
扫码关注公众号
Copyright © 2025 广东猎鹰无人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